樊曼儂 FAN, MAN-NONG
藝術總監 ARTISTIC DIRECTOR

台灣長笛家,國際藝術經紀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學士及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師事波士頓交響樂團長笛首席杜葉兒教授(Doriot Anthony Dwyer)。現任「新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兼藝術總監、「吹笛人室內樂團」創辦人兼音樂總監、「環境音樂製作所」董事長、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副教授,臺灣藝術大學傑出校友,崑曲《青春版牡丹亭》製作人;曾任「雲門舞集」音樂總監、漢聲中國童話有聲書製作人、金馬獎評審團主委、中廣與IC之音電台主持人等。
創辦環境創造新的音樂環境、為表演藝術創辦新象
1978年,樊曼儂創立「環境音樂製作所」,以創新視聽媒體改變社會藝術生態的理念、創造一個新的音樂環境為初衷,承辦多屆「亞洲音樂新環境」活動;與李泰祥、溫隆信、蕭惟誠、陳揚等學院派音樂人合作,邀三毛填詞,參與許多電視廣告的製作,創作不少耳目一新的廣告歌曲。
同年又為表演藝術與夫婿許博允共同創立「新象活動推展中心」,揭開引進國際藝術節目的序幕,開創台灣藝文界多項里程碑:創辦台灣首本綜合藝術週刊《新象藝訊》,涵蓋表演 視覺 電影 建築 戲劇等領域。1980年在敦南林蔭大道旁設立「新象藝術推展中心」,開創專業藝術展演空間的先河。舉辦「新象國際藝術節」與「環境藝穗節」,在全台88個縣市鄉鎮播撒藝術種子。當年政府對文化活動也沒有保護政策,再加上我國並非表演藝術活動的大國,表演場所有限,和大多數國家又都沒有外交關係,「環境」、「新象」突破重圍的發展,被視為「在水泥地上播種籽」的藝文奇蹟。
樊曼儂更譜寫金馬獎主題曲-《金馬奔騰》,自第17屆沿用至今,金馬獎成為國際間少數擁有主題曲的國際影展。
跨域藝術策展與製作
樊曼儂連續舉辦9屆「環境藝穗節」,集結音樂、戲劇、舞蹈等跨領域藝術表演。擔任多部經典舞台劇製作人,包含製作台灣首部原創音樂劇《棋王》、台灣首部多媒體舞台劇《遊園驚夢》(白先勇原著)、王爾德《溫夫人的扇子》、《天堂旅館》、《蝴蝶夢》及崑曲《青春版牡丹亭》。並積極推動視覺藝術展覽,1981年開啟西方大師原作來臺先例策展印象派大師《雷諾瓦油畫展》、柯錫杰攝影展、郭英聲攝影展、趙無極畫展、張杰畫展,以及楊英風和朱銘的室外雕刻聯展,並引進西藏密宗文物展、中國文字之美展與美國《皮克斯20年動畫視覺藝術展》等重要展覽。2009年《皮克斯動畫20年視覺藝術展》,係臺灣第一個以動畫為主題的展覽,轟動爆滿,並當選為當年最佳十大展覽之首。
國際文化交流樞紐
樊曼儂目前擔任財團法人國際新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暨新象藝術總監,48年來領導新象在國際文化交流的工作上邀請102國、逾2萬藝術家來台,舉辦萬餘場節目,曾邀請享譽國際的鋼琴家阿胥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傅聰、瑪莎.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長笛大師朗帕爾 (Jean-Pierre RAMPAL)、尼可萊 (Aurele Nicolet)、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奇 (Mstislav Rostropovich) 與傅尼葉 (Pierre Fournier);世界三大男高音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多明哥(Placido Domingo) 和卡列拉斯 (José Carreras)、默劇大師馬歇馬叟 (Marcel Marceau)、芭蕾舞神巴瑞辛尼可夫 (Mikhail Baryshnikov) 等藝術家均在新象邀請下來台演出;乃至於歐美頂尖的指揮大師與交響樂團,如羅斯托波維奇 (Mstislav Rostropovich) 指揮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杜特瓦 (Charles Dutoit)與英國皇家、庫特馬蘇 (Kurt Masur) 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泰密卡諾夫 (Yuri Khatuevich Temirkanov)指揮聖彼得堡愛樂、祖賓梅塔 (Zubin Mehta)指揮紐約愛樂等,第一次訪台都是由新象舉辦;製作「法國藝術節」、「非洲藝術節」,蘇聯解體後,製作「俄國藝術節」、引進東歐的波蘭、捷克等藝術節目,成功打開了觀眾的國際視野,表演藝術文化交流成績斐然,大小活動皆首開風氣之先。尤其在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的貢獻上更是具開創性和影響力,無論在成就或經驗上的累積,縱觀國際亦罕有可與之比擬者。
臺灣崑曲之母
自1980年起即對當時已漸式微的崑曲藝術,重啟傳承與推廣,不遺餘力。第一屆新象國際藝術節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推出由徐露和鈕方雨主演的「中國古典文學與戲劇—《牡丹亭》」,1982年與白先勇聯手製作由盧燕、胡錦、歸亞蕾、劉德凱等明星群主演之超級舞台劇《遊園驚夢》、1984年又聯手製作由徐露、高蕙蘭等74人主演之大型崑劇《牡丹亭》。中國大陸開放後,又全力以主題的方式邀請重要的節目。1992年起相繼邀約大陸七大崑劇團等來台演出170場以上,並製作《青春版牡丹亭》。致力於崑劇藝術復興至今持續不斷,獲譽「臺灣崑曲之母」。原本瀕臨被其他劇種併團的一流崑曲表演家,有機會再站上舞台延續崑曲藝術,培養了越來越多崑曲戲迷,亦引起國際重視。2001年聯合國將崑曲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樊曼儂獲北京市頒發「崑曲特殊貢獻獎」。
創立國際長笛藝術節,讓世界長笛一家親
在超過60年來的長笛教學當中,樊曼儂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國內精英,在樂界被譽為「長笛教母」。於2006年創立「國際長笛藝術節」,每三年一次,邀請國內外的長笛名家、年輕好手齊聚一堂,如同國際長笛界的大型聚會,音樂會演出、大師班教學、讓國際長笛界匯聚交流,讓更多人了解長笛之美。
音樂製作出版殊榮、音樂人才庫培育計畫
榮獲金鼎獎最佳唱片製作人、傳藝金曲獎出版類特別獎。1997年成立「吹笛人室內樂團」,出國巡演揚名國際,2024榮獲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奏。積極提攜、培養臺灣新生代鋼琴家,創辦「台灣鋼琴藝術節」;2014年起與魏樂富、葉綠娜籌辦十年鋼琴計畫-「大師巡禮系列」,主題從貝多芬、布拉姆斯、巴赫、李斯特、舒曼,2025年即將推出蕭邦主題系列音樂會。「大師巡禮系列」2014年,《貝多芬35首鋼琴奏鳴曲全集》、2017年《布拉姆斯逝世120年全本鋼琴作品》系列音樂會,2019年《向巴赫致敬-鋼琴全本作品》系列音樂會、2022年《李斯特鋼琴藝術節》系列音樂會、2024年《舒曼世界》系列音樂會。培育音樂家人才庫,與國際同步。
半世紀深耕,融合教育、創作、文化傳承與國際交流,奠定臺北國際藝術樞紐地位,長期為台灣社會提昇文化素養,以推動民眾的視野與國際同步接軌為己任,樊曼儂迄今仍持續為藝術文化奉獻,慧眼發掘國際音樂新秀來台演出交流,熱情依舊燃燒中。
FAN, Man Nong graduated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Boston University, studied flute with Doriot Anthony Dwyer, the principal flutist of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She is the Artistic Director and Chairperson of International New Aspect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Joueur de Flute Ensemble, Chairperson of Environment Arts Center, professor of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for the Arts. During the last 40-year career of music pedagogy, she has trained numerous brilliant flutists who have become the mainstay of the flute music. Fan is also known as the Godmother of Flutists in Taiwan.
Founded by Fan in 1978, Environment Arts Center initiated improvement of visual and audio arts environment in Taiwan society by adopting various innovated media, such as the production of television, broadcast and commercial music. To achieve the goal, Environment Arts integrates a group of academic musicians, among which includes Tai Hsiang Li, Lung Hsin Wen, Wei Cheng Hsiao, Yang Chen etc. They share mutual ideals and collaborate in realizing their ideas about performing arts . Environment Arts executed several “Asian New Environment in Music” festivals and later broadened its business scope to visual and sculpture arts. Important exhibitions held by Environment Arts include “Oil Painting Exhibition of Pierre-Auguste Renoir (1981)”, “Painting Exhibition of Cheh Chang”, “Painting Exhibition of Cheh Chang”,“Photography Exhibition of Ying Sheng Quo”, “Sculpture Exhibition of Ying Fong Yang”,“Sculpture Exhibition of Ming Chu”, “Exhibition of Tibetan Buddhism Cultural Legacy”, “The Beauty of Chinese Calligraphy ” and the exhibition of Pixar: 20 Years of Animation, which was a huge success in Taipei, 2009, and also Pixar: 25 Years of Animation in Shanghai, 2011. During 1988 to 2008, Environment Arts organized nine “Environment Arts Festivals”, organizing crossover performances ranging from music, theatre to dance, breaking the boundaries from countries to countries. As the driving force in Taiwan cultural and arts field, Fan also took part in several stage production as producer, among which include the first Taiwan-produced multi-media stage drama “Wandering in the Garden, Walking from a Dream” (originated by Hsien-Yung Pai ), “Lady Windermere’s Fan”, “The Dream of Butterfly”, and Kun Opera “The Peony Pavil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