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愛河‧愛之鯨 計畫緣起

已更新:2021年8月25日

「愛河‧愛之鯨」是個非常好的例子,顯示了為什麼在今天的世界中,我們需要改變自己使用及丟棄塑膠製品的方式。

── 張碩芬 Lesley Chang,StudioKCA首席建築師

鯨魚是海洋中最大型的哺乳類動物。看看一隻從塑膠廢棄物組裝而成、和現實生活一樣大的鯨魚從水中騰躍而出、迎向海岸,是個能引起人們對海洋廢棄物問題關注的好方法。

── 柯杰生 Jason Klimoski,StudioKCA首席建築師


15噸回收的塑膠廢棄物,由高雄市民齊心齊力撿拾、收集,組裝成7層樓高的鯨魚,從灌溉高雄人生命的愛河水面騰躍而出 ── 這個裝置藝術提醒了我們,仍有1億5千萬噸的廢棄塑料在海洋中載浮載沉。台灣的工業大港高雄毅然決然採取行動,不讓這個問題一如海洋棄物,沉積海底……

由新象活動推展中心發起,美國知名建築設計團隊「StudioKCA」與瀚亞國際設計公司聯合製作,在高雄市政府指導下,以高雄鄉親從海洋與高雄各水域中撿拾的回收塑料作為素材,創造了全台灣最大型的水上裝置藝術。

根據科學家統計,有1億5千萬噸的塑膠垃圾漂浮在全世界的海域,每年更有800萬噸的新塑膠棄物流入海洋,重於全球共8萬條的最大海生哺乳類「座頭鯨」相加之數……


為什麼是鯨魚?

「座頭鯨」是最大的海生哺乳類動物。現今在海洋中,共有8萬條座頭鯨;成年的座頭鯨重達25至30公噸,等同於5隻亞洲象。全球座頭鯨相加的重量,遠不及漂浮於海洋中的1億5千萬噸塑膠製品。


鯨魚等海洋生物的困境?

每一分鐘,就有一部垃圾車能承載的塑膠廢棄物流入海洋。自塑膠發明以來,大海中沉積了5.25兆、共26.9萬噸大大小小的廢棄塑料,一年更增加800萬至1300萬噸。從玩具到牙刷、咖啡外帶杯到吸管,快時尚下的縲縈纖維、裝冰淇淋的保麗龍盒,無奇不有。


臺灣國際淨灘行動(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2019年的分析研究發現,汙染台灣四周海域的廢棄物中,91.6%為塑膠製品。而所有海洋廢棄物中,將近70%來自飲食所用的一次性餐具,如食物包裝、吸管、塑膠杯、免洗餐具、塑膠袋。


塑膠殘骸在海面浮浮沉沉,烈日曝曬下,分裂為更細小的碎片但無法分解,被魚群吞下肚、或堵住呼吸器官,使海洋生物窒息而亡。


2019臺灣國際淨灘行動/海洋廢棄物組成分析

​資料來源:荒野保護協會 愛海小旅行/製圖:New Aspect


「愛河‧愛之鯨」預計使用15噸的回收塑料製成,遠望是壯碩震撼的身軀,近看卻是我們每天隨手丟棄的塑膠用品;稜線分明的塑膠殘骸被轉化為鯨魚流線優美的身形,栩栩如生地躍出水面。


立足高雄,團結守護海洋家園

綠色和平與荒野保護協會發起的「全臺海岸快篩調查」發現,台灣全島海岸約有1300萬公升的廢棄物,可以裝滿2200台垃圾車。台灣是海島國家,汲取海洋的養分,卻也吞噬著海。


「愛河‧愛之鯨」創作所用的素材由高雄市民齊心齊力撿拾,作品也將立於灌溉高雄人生命的愛河,展現了高雄、乃至整個台灣投入海洋環保的決心。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也對「愛河‧愛之鯨」寄予厚望,希望它可以喚起大眾對海洋廢棄物所造成的生態環境污染議題的重視。高雄作為台灣工業大港、南向發展之門,擁懷守護海洋家園的使命,當仁不讓。



Comments


FEATURED

WHAT'S NEW

CATEGORIE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bottom of page